“2021年,总计1.27亿磅使用寿命到期的旧件材料得以再生利用。” 这是卡特彼勒最近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一条颇为引人注目的数据。
1.27亿磅即5.76万吨,相当于超过4.5亿部智能手机的总重量。这些旧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液压产品、燃油系统总成及零部件等使用寿命到期的材料,卡特彼勒通过先进的再制造工艺,让它们以媲美新件的性能和质量重新投入使用,重获新生。
再制造是循环经济的高级形式,不是简单的维修和翻新,而是依据严格的再利用技术指南和质控要求,按照原厂件规格和最新工程技术标准,对旧件拆解、清洗、修复、检测、组装、喷漆、包装,最终形成再制造产品。
“再制造是卡特彼勒为客户提供的一项价值服务,也是公司战略中关于可持续性的重要内容。” 卡特彼勒负责再制造业务的高级副总裁Brian Edwards表示。“再制造有着极其独特的经济和环境效应,无论是对客户、对环境、还是对卡特彼勒自身,再制造都是一个多赢的方案。”
半个世纪的积淀
1973年,卡特彼勒在美国爱荷华州开设了其第一家再制造工厂,专门对柴油卡车的发动机旧件进行再制造。工厂门口有一条醒目而风趣的标语:“把你累了坏了的(发动机)带来,我们会让它轰鸣起来。” 这项全新的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卡特代理商和客户欢迎。
历经近50年,卡特再制造经历了重大飞跃,已拥有完善的全球旧件回收和再制造产品销售系统,包括21个全球零件配送中心和2300多个卡特授权服务点。2021年,卡特彼勒机器设备中生命周期结束后尚可进行再制造的旧件有88%得到了回收。目前,卡特彼勒可以提供8000多种再制造零部件产品,使客户在维修和大修时拥有更多选择。
再制造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和能源。相比制造新产品,卡特再制造可以节约85%能源消耗、85%原材料消耗和85%水资源消耗*,并在这一过程中减少61%温室气体排放。由于节约了大量能源和资源,再制造产品相比同类的新件,在具备相同质量、性能和质保承诺的前提下,价格最多可降低60%。
再制造已经覆盖了卡特彼勒的众多产品。卡特彼勒的制造专长、设备保有量和独立的代理商体系,使其得以通过旗下许多品牌,包括卡特、索拉透平和曼海姆来提供再制造产品和零部件,并通过代理商提供大修服务。
秉承“为再制造而设计”的先进理念,卡特彼勒的工程师在选择零部件原材料、厚度、轴承等时,就将再制造理念融入设计。可以说,设计伊始再制造流程就已经开始, 从而使新产品可以拥有多个生命周期。
“双碳”目标下的使命
作为再制造业务的全球先行者,卡特彼勒是最早把再制造这一先进的循环经济理念介绍到中国的企业之一。2005年12月,卡特彼勒在上海临港产业园区成立再制造工厂。此前,国家明确了“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政策。
卡特彼勒临港再制造工厂发展迅速,2009年被工信部列为首批“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试点企业”之一;2012年,二号厂房正式投入运营;2014年,成功引入高压共轨喷油嘴再制造项目;2016年,荣获中国环保最高荣誉——中国宝钢杯企业类环境奖,并成为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外资企业。
在中国,卡特彼勒的再制造产品在帮助很多客户节约宝贵时间和运营成本的同时,助力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
承担中国东部沿海及相关水域救助和特殊抢险任务的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其救助船配备了Cat® 3508B船用备用发动机。以前,船上两台发动机的大修需要约20天,采用再制造组件修复缸盖、油冷器、机油泵和水泵后,完成一艘船的发动机大修仅需12天。考虑到救助船的特殊性,节约下来的维修天数对拯救生命的价值不言而喻。
在能源领域,再制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山西金驹煤电化公司配备有97台Cat® G3520C瓦斯发电机组。长时间运行使发电机组损耗严重。2021年,金驹煤电化采用再制造短缸体进行整机大修,使原本需要近一个月工期的大修直接缩短到一个星期,大大增加了发电时间和售电收益。
卡特彼勒还在探索使用更多先进技术,例如利用机械视觉系统,更快、更精准地判断旧件可否被再制造;使用机器人进行修复,提高修复效率。
关于再制造的精髓,Brian Edwards诠释说:“再制造的关键词是‘节约’——为客户大大节约设备维修成本和时间,为环境节约85%原材料,从而降低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再制造是一条多赢的减碳之路。”
2022年6月,卡特彼勒更新了全球企业战略,把可持续性作为第四大关注领域。卡特彼勒不仅自身长期承诺并践行可持续发展,更注重不断投资于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助力客户实现其与气候相关的目标。
随着全球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注,循环经济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领域,再制造产业迎来重大机遇。卡特彼勒也将遵循中国再制造产业的相关政策,助力相关产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Cat Reman发动机和零部件的再制造流程与制造同类新发动机和零部件相比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不包括对我们价值链的其他环节的影响。基于2006年卡特彼勒对3412 缸盖所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