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身居行业高处的人,都多少对卡特彼勒有所记忆;这种记忆或者碎片化,或者系统而完整。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苏子孟,就是其中一个。
这还要追溯到1982年,在当时的机械工业部,苏子孟分管机电产品进口工作。“当时是中国基建的第一轮小高峰,一些大型施工企业报批进口卡特彼勒的设备;从那时,我开始了解卡特彼勒。”苏子孟对此回忆。
让苏子孟深受触动的,不仅是卡特彼勒的产品,而是这家美国公司的战略直觉,以及使命感和责任。
站在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的起点,卡特彼勒和中国的对接,远比其他产业的国外公司更直接,更彻底。技术转让之后,随着拓展日益深入,卡特彼勒相继在中国建立了独资企业、合资工厂等。“借此,卡特彼勒不仅为中国的建设领域提供了很多好的装备,而且为同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对技术、质量、管理、经营渠道的提升,提供了很多借鉴。”苏子孟毫不掩饰对卡特彼勒的赞赏,“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以及本土企业而言,卡特彼勒既是竞争者,也是构建者与合作者。”
在中国,历经合作、独立建厂的卡特彼勒,除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经济产业发展中,更通过参与环境保护、灾难救助及资助可持续教育,承担起更多社会发展的义务。